English

让穷孩子同样受教育

1999-01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沈乐洵 我有话说

年逾花甲的陈炳炎致富后有三个“不忘”:一是不忘生活俭朴,活了大半辈子连一双皮鞋都未曾穿过;二是不忘父老乡亲,他从事长途客运,凡是同村乡亲乘车,或遇婚丧嫁娶出车,他都分文不收;最令人钦佩的是不忘投身教育,自希望工程启动以来,共捐款23万元,先后建起4所希望小学。

47年前,陈炳炎随同父母举家迁至沈阳市沙岭镇团结村。当时,家中只有一床被和一口锅。看到家中困境,陈炳炎想放弃学业,帮助父母务农,渡过难关。可是,父母坚决不同意,他们说,不管多穷,多累,我们一定让你学到知识,要做有文化、有理想的农民。1958年,陈炳炎考取了旅大水产学校。在校期间,他发奋读书,并以优异成绩毕业。然而由于历史原因,他被安排到生产队接受再教育,一干就是20年。

改革开放以来,陈炳炎决心开拓出一番事业。他开过豆腐坊,办过食杂店,1989年,陈炳炎凑足了4.6万元钱,买了一辆大客车,开始从事个体客运。靠着勤劳与聪慧,几年过后,陈炳炎的手中已经拥有五辆客车。

陈炳炎的个体客运越干越红火。然而他的内心却颇不平静,每当从媒体上看到适龄儿童因贫困而面临辍学时,他都联想到自己。1994年,陈炳炎看到一篇介绍希望工程的文章:“300元钱就能改变一个贫困儿童的命运”,他被文章深深吸引,逐字逐句细读了一遍。没隔几天,陈炳炎带上2600元,来到北京的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。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,将被救助儿童的详细情况一一向他说明,并与他签订了结对信誉卡。陈炳炎对希望工程充满信心。他立即返回沈阳家中取钱,将捐款金额补足到3万元。而在北京的8天里,陈炳炎每晚睡在地下室,舍不得花钱进故宫,只是步行去了趟天安门广场。

以后,陈炳炎与沈阳的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取得联系,1995年捐款五万元,在康平县东升乡雷家村建成一所希望小学,学校被命名为炳炎第一希望小学。随后,陈炳炎又捐款十万元,炳炎第二、第三希望小学相继建成。去年5月份,他又捐款五万元,建造炳炎第四希望小学。

我们来到陈炳炎家中,看到室内陈设极为简单,土炕上还摆着几个接渗漏雨水的脸盆。“最初我们不理解父亲的做法”,陈炳炎的小儿子对我们说,“辛苦挣钱不容易,可每次捐款却大大方方。后来我们想通了,父亲这样做为啥,不就是为了那些念不起书、受不到教育的孩子嘛。我们佩服他,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,我们要跟他一道,把这件事做下去。”

陈炳炎家风俭朴,不喝酒,不打麻将,每年赚的钱除用于扩大经营规模外,大部分花在希望工程上。

“我经历过贫穷,但我受到了教育。我要让那些经历贫穷的孩子们同样能够接受教育。只有这样,民族才能振兴,国家才有希望。”陈炳炎的话跟人一样质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